話說翻譯的作品上市之後,譯者這邊都會拿到配份
最少都會有一份,有些出版社是會給五本
拿到後我基本上都會先翻看過,看看編輯有改過哪些地方,
當然不是因為我不喜歡編輯改我的翻譯,甚至該說是,我其實還挺歡迎編輯以不同的角度修改我的文章
再看過一次就是要知道哪些地方是會被改的,比方說習慣性的錯字、或是更自然的用詞之類。
以前會覺得再看過一次會有更多地方想改,所以不會太細看
不過某次我發現我有個一直以來都打錯的字,心想︰「嗚啊~那以前的書不就都……」
結果回頭去翻發現,其實編輯都幫我改過了!
這時就覺得,如果有早一點去翻書的話,就能更早發現這個錯誤了,
也不用麻煩編輯每次都幫我改這個字。
所以後來都會習慣拿到書就看一下。
不過也有發現過奇妙的情況,
有一本書中的某個詞,編輯改成了另一種用法,這個我是沒有意見,改成這個用法在某些地方讀起來的確比較順,
不過看著看著發現……後半沒有改耶
所以整部作品就有前後兩種不一樣的用法……
再看過一次出版的作品除了發現自己的錯誤用法外,還可以摸清這家出版社的風格
其實每一家出版社的風格不同,要求的翻譯也會不一樣
有的會要求「貼近原文」,看的時候會發現有些為求通順省略掉的地方後來編輯會加回去。
有的則是會要求「通順好讀」,這種的有時候就不用硬是求完全符合原文。
有的會特別要某些詞延用日文,這種狀況常出現在雜誌或廣告之類,會要求直接用「達人」、「元氣」之類的詞
當然,合作過的當中也有編輯完全不會再看過稿子的,不過這個不是書籍出版就是了
編輯完全不會再看過的就要靠自己努力,翻完後努力自己先挑一次錯字,然後再找同伴交叉挑錯字
翻譯完之後通常要再花上一、兩個星期重新整理稿子,把錯字率降到最低。
因為每一家、每一位編輯的風格不一樣,所以我自己在翻不同家的稿子時是會有不同的標準
當然,自由度越高的我個人當然是越喜歡,可以不用為了出版社方面的要求來改動一開始的翻譯
有些時候我會因為出版社那邊有比較不同的要求,而在全書翻完後重新回去改文稿以符合要求的走向
同行的朋友中也有人是風格不合就選擇不合作,這當然也是做法之一
硬是修改自己的風格去迎合出版社的風格,到時候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翻出來的文章,這樣也不是好事。
我目前是沒有遇過要求讓我完全不能接受的,只有因為其他種種〝人〞的因素選擇不合作
完全貼近原文的要求雖然讓人苦惱,會花很多時間找出既完全貼近原文又不會不通順的翻法
不過其實也是挺有趣的啦,好不容易想到好句子的時候也會很有成就感(笑)
說到這個,離題說一下很久以前(?)的事
大學三年級的時候,我的文法課換選另一位教授的課,這位教授的考試方式比較特殊
一、二年級的文法教授考的比較偏基本,三年級的這位教授考試時是會給一篇短文
要我們分析每個句子的結構,標出每一句的主詞、副詞、助詞……等,要是省略了主詞也要把主詞寫出來補上
而每一個修飾句也都要劃線標出它是修飾哪一個部份
第一次的小考整個是非常慘,之後的期中期末也都是要很拼命研究,分數才不會太難看
當年覺得這堂課上得很痛苦,不過現在反而很感謝這位教授
日文句子有時候乍看之下非常長,或是整個句子是倒裝的
現在可以用比較少的時間快速分析出句子的結構,把句子拆開後再還元成一般中文會用的用法翻出來
雖然當年每次到考試前都邊唸書邊罵,考試時絞盡腦汁甚至還胃痛
不過現在終於有收到成果的感覺。
有時候碰到人問說想當翻譯是不是一定要唸該語言的科系,我會說不用,畢竟唸語文學系學的不只是文字,還要學文化,
但是說起來念本科系在文字上還是會有一點幫助就是了。